索引号: WF8310000-2020-001 发布机构: 嘉定镇街道
生效日期: 2020年04月16日 文 号: 嘉嘉〔2020〕11号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各街镇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办事处

嘉嘉〔2020〕11号

关于印发《2020年嘉定镇街道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4-16 浏览次数: 【字体:


                           

 

嘉嘉〔2020〕 11 号  

 

关于印发《2020年嘉定镇街道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街道各社区、直属企业、社会组织,机关各部门、事业中心:

现将《2020年嘉定镇街道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嘉定镇街道办事处

          2020年4月16日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嘉定镇街道办事处办公室        2020年4月16日印发

(共印80份)

 

2020年嘉定镇街道生活垃圾全程分类

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提升源头分类实效,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目标

加强17个社区、75个居住区、141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位,73家单位及所有道路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完成120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位、40个两网融合服务点位、1个两网融合中转站的提标改造。提升分类实效,达到减量效果,干垃圾末端处置量控制在56吨/日以下,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到28吨/日以上,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量达到19吨/日以上。创建分类达标居住区75个,创建分类达标单位73个,成功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

二、具体措施

根据《评分细则》(详见附件),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按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工作;加大各项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加大收运频次,提升作业服务质量;加强考核奖励措施,发挥物业管理主体职责;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投放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居民参与度;推进智能化建设,打造“一网统管”,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党建引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发挥“睦邻党建”组织优势,加强与睦邻党建成员单位合力协作,建立健全指导、联系、监督、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延伸垃圾分类参与面和覆盖面;发挥居民区党组织核心作用,用好“三驾马车”平台的统筹、协调、议事、建议功能,进一步推动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执行落实;发挥“金党徽”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项目优势,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辖区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二)加强组织保障,明确职责分工

做实做强街道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落实会议制度,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例会,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内容包括人员、资金、物资配备等事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强化部门联合和上下联动,加大日常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力度;社区居委会每1-2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分类问题。

(三)加大各项投入,优化设施配置

一是社区落实物业公司管理主体责任,在4月30日前落实物业保洁人员“一岗双责”制度,志愿者服务做补充,完善居住区投放点位配置,设置四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破袋工具、除臭装置、洗手池等,落实投放点位的日常管理,提升分类实效;加快对社区两网融合服务点位的提标改造,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点位,提升服务品质,方便居民可回收物的交投。二是环卫作业单位加强收运设备投入,加快建成两网融合中转站,落实专人负责,保障中转顺利,健全两网融合资源回收体系。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作业服务品质

1、开展预约定点收运模式,加强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管理。年内逐步推行75个居住区实施装修垃圾、大件垃圾预约定点收运模式。有场地条件的小区规范固定堆放点位,做到封闭管理、分区堆放、有序袋装,且无生活垃圾混装,对不符合收运要求的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拒不收运。无设置条件的小区,由各社区积极协调小区物业公司加强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管理,通过预约环卫作业公司到临时堆放点位清理的方式,消除建筑垃圾、大件垃圾随意堆放以及混投的现象,进一步美化小区环境。

2、加大可回收垃圾收运中转速度,提升两网融合服务质量。疁城环卫协同市城投公司对辖区范围内社区两网融合服务回收点位进行收运,做到收运及时、应收尽收,确保服务回收点位的有效运行;加强与市城投公司沟通协作,健全可回收物收运中转机制,完善转运流程。加大资源回收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在家中应分尽分,确保生活垃圾主动分类,可回收物实现全品类交投;居委、物业协同执法部门整治无证回收游击队进小区,清除辖区无证无照废品回收站、点,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回收资源增量。

3、加强对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定时定点上门收运流程。拆除沿街公共垃圾箱房,通过门责制管理,加强对沿街商铺的分类指导,做到广泛参与;加大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做到应知应会;加大基础性设施投入,做到标准分类。全面排查辖区道路,针对沿街商铺开歇业、垃圾产生量情况,合理规划收运时间、收运频次,优化上门分类收运流程;加强人员和作业机具配置,采用压缩车和电动机具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路段沿街商铺进行定时定点上门收运,落实好“定人员、定车辆、定时间、定频次”的工作要求,为沿街商铺日常垃圾的分类投放提供便利。

(五)加强考核管理,制定奖励措施

市场化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查考核队伍,定期在居住区、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等各类区域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达标(示范)街镇(乡、工业)综合考评办法》进行垃圾分类专项检查。一是完善社区考核制度,加强街道对社区层面监督检查,每月形成垃圾分类专项检查报告并进行通报,将检查情况与社区考核挂钩,促进社区认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对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检查达标的物业公司实施奖励措施,压实物业主体责任;二是加强对单位、沿街商铺的考核,实施差别化奖补措施,对分类检查达标单位、沿街商铺实施分类设施购置、垃圾清运费优惠政策。

(六)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红线意识

强化门责管理与联合执法,提升社区、单位、沿街商铺参与垃圾分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规范投放行为,对拒不开展分类及分类质量不达标的社区、单位和沿街商铺实施“不分类不收运”;对分类质量长期不达标的社区、单位和沿街商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市民分类感受度。对社区、单位、沿街商铺不分类、不配合等情况做好取证记录并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沿街商铺配合做好垃圾上门收集工作,取缔垃圾桶游街现象,控制沿街商铺门口和道路废物箱周边暴露垃圾情况,提升市容环境面貌。

(七)加大宣传引导,倡导全民参与

加大社区宣传力度,在切实做好入户宣传的基础上,结合“绿色星期六”、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日活动,加强宣传推广及教育引导,营造小区居民自觉分类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形式、多主体的社会宣传动员,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见实效。加强对学校、医院、商场、沿街商铺等人员密集流动区域的有效宣传,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普法活动,提升来沪来嘉人员、租户、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的强制分类意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及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分类宣传,促使市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八)推进智能化建设,打造一网统管

建立“城市大脑”管理中枢,用好“互联网+”平台,以智能化建设高效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迈向精细化管理与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推广智能环卫管理系统,掌握实时分类数据,实现信息可追溯性,助力提升分类实效;二是开发运用线上考核打分软件,确保辖区垃圾分类日常检查考核公平公正、精准有效,将检查结果纳入社区考核范围,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APP等形式进行通报,接受公众监督,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三是对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选取分类投放问题重点小区,试点安装智能化感应监控探头,连接区城运中心平台,进行在线监控,助力提升源头分类实效;应用“城管通”“爱嘉”手机工作终端,强化专业监督、第三方巡检与社会监督等多方参与,落实周抽查、月覆盖,实行前端分类长效常态化管理,形成发现、移送、处置工作闭环;四是试点开展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线上预约收运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方便居民预约,增强清运处置效率,实现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收运统计管理信息化、科学化。

三、保障措施

1、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标准要求,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细化预算科目,确保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对物业管理实施补贴、奖励,在达标的单位、沿街商铺奖励、宣传活动、垃圾分类检查考核和智能化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2、加强法制保障。建立绿化市容、环保、房管、城管等多部门管理联动机制和执法协作机制,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对强制分类源头参与主体、投放管理主体、收运作业主体的执法监督。

3、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依法监管、第三方监督、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综合监管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和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内容,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发挥街道纪检监察作用,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分类实效有效提升。

 

附件:1、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评分细则

   2、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评分细则

   3、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评分细则